妳/你是否也曾被業務的三寸不爛之舌給說得頭昏腦脹,卻想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話,所以最後只能乖乖買單呢?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保險業務最常用的一句行銷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
這句話據說是從達賴喇嘛的口中所說出的,所以聽起來特別具有公信力,所以常被保險業務員當做恐嚇客戶的行銷話術。的確!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我們都不知道!所以我們應該買保險,來保障自己和家人得財務安全。但是,如果我們能在自己或業務回答"我不知道!"這個答案之後,回問業務一個問題,肯定能讓我們從原本將要被牽著鼻子走,變成由自己主導談話方向的一方,那句話就是:那你知道,到目前為止,"意外"與"明天",先到的頻率哪一個比較高嗎?
我想,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斬釘截鐵地說:"明天!"也絕對不會有人反駁。那既然以頻率而言,"明天"先到的頻率比"意外"來得高,那我們應該把資源全用來買保險嗎?當然不行!"意外"雖然會來的很突然,也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財務損失,但畢竟在發生的頻率上,"明天"還是遠遠高於"意外"的發生。因此如果真要為了意外而規劃保障,也只需要用少數的資源進行規劃就可以了,用了過多的資源來規劃保險,不單是浪費而已,而且也是剝奪"明天"所需要的資源,是相當不明智的決定。
那有沒有可能"意外"發生的頻率比"明天"來得高的時候呢?有可能!我想,戰亂地區的"意外",的確是有可能比"明天"發生機率來得高,所以如果戰亂地區的民眾想要保障自己與家人的話,可以試著用比較多的資源來規劃保障。
不過,很可惜的是,保險公司恐怕不會做這種鐵定賠本的生意,所以即使戰亂地區的民眾想多規劃些保障,也難以如願。
相反地,因為在台灣,"明天"發生的頻率遠遠高於"意外",所以保險公司賺錢的機會就變得比較高,即使我們只用一小部分資源規劃保障,除非保險公司本身資金管控有問題,不然也不容易輕易倒閉,只有賺多賺少的問題罷了。既然如此,我們更加沒有必要,用自己大部分的資源來規劃保障。
那究竟該用多少資源規劃保障會比較適當呢?雖然不是很精準的原則,但30~40歲的青壯年,家庭年收入的5~10%會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標準。而30歲以下,5%以內應該就足夠了,40歲以上,若加上有家庭的關係,才有可能需要超過10%。不過這是粗略的判斷標準,僅供大家參考,如果要做比較精確的計算,歡迎來信提出討論。
經過這樣的說明,妳/你是否對於如何破解『"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的問題有比較明確的概念呢?相信還有很多業務話術是大家沒辦法招架的,所以歡迎隨時來信與我分享討論喔!
明天比意外來得頻繁,但意外來臨時將要負擔的比明天更重
回覆刪除但如果因為要保障意外而造成明天的財務困難,那就只能期待意外來幫你解脫了XD
回覆刪除但如果不幸遇到意外,可能就沒有明天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