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理學上,生物為了應付外界突如其來的狀況,保護生物體避免受到傷害,便演化出了神經反射動作。只要能正確地刺激反射點就可產生反射動作,例如人類的膝跳反射。
而在心理學上,也有針對反射所提出的理論,其中最著名的實驗就是巴夫洛夫的狗。
在1890年代,俄國科學家巴夫洛夫研究了狗的胃,透過唾腺來研究在不同條件下對食物的唾液分泌。他注意到狗在食物送進嘴裡之前便開始分泌口水,並開始研究這個他所稱的"靈魂分泌液"。他認為這些現象比起唾液的化學成分更加有趣,於是便改變了他的研究焦點。以調整食物出現之前的刺激來開始一連串的實驗。因此建立了他所稱的條件反射(如唾液分泌受動物先前的經驗而制約)
而在投資市場上,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一些類似的條件反射現象。例如當市場下跌時,投資人就會很快地聯想到虧損,然後迅速地撤出資金。又或者當發現某項資產正在上漲,就直覺地想到獲利機會,於是在沒有經過確切評估之前就貿然地投入。
會形成這些條件反射行為的原因,當然就是避免虧損或搶占先機,免得慢了一步。但這樣的直覺動作對投資來說是有利的反應嗎?其實未必,因為在沒經過審慎評估與思考之前,這些反應都只是希望早別人一步而已,至於是否是最佳反應,則有待商榷。而如果想做出較好的決策,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第二層思考"。
什麼是"第二層思考"呢?好比說,當我們看到某項我們已經詳細評估過之後而投入的資產正在迅速的下跌,我們的第一直覺反應便是,發生了什麼事?要不要先退場?但這時如果我們進行第二層思考,仔細地回想當初買進的理由,並確認該理由依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那這時候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我現在是不是要再加碼買進?
是不是很奇妙!同樣一個事件的發生,我們的直覺反射思考與第二層思考,所得出的結果竟然不一樣,我想這就是人類遠比其他動物更有智慧的原因。人類雖然一樣具有動物本能,會因為經常發生的現象培養出直覺的保護反應,但卻仍然可以透過進一步的思考,來改變原先的判斷,做出更好的反應。而這樣的差異,便造就了在投資市場贏家與輸家的差異了。
在投資市場,直覺反射雖然可以讓我們搶占先機,卻很難讓我們獲得更好的回報。原因就在於,市場走向,往往就是由靠直覺反射投資人的共同行為所形成。因此如果我們只是用直覺反射而做出投資決策的話,所能得到的回報,最好的狀況也就和市場的走向差不多而已。
可是透過第二層思考做決策的投資人就不同了,他們對市場發生的狀況並不會有立即的反應,取而代之的,他們會深入了解狀況的發生成因為何?影響為何?藉此判斷是屬於有利或不利狀況,然後才依此做出最合適的投資決策來。雖然他們並沒有在一開始就搶得先機,但因為這樣子的審慎評估判斷,卻讓他們遠比以直覺反射做決策的投資人虧損的次數與幅度更少更小。而長期累積下來,第二層思考的投資人自然能夠獲得優於市場的回報來。
第二層思考的概念,除了把問題想的更深入,同時,也是把我們的思考焦點放在更高更遠的地方。一般人在思考事情時,通常可以立即做出反應的,就是時間較近且範圍較窄的,因為在這樣的時間以及範圍內,人類才有能力很快地掌握所有的資訊,並據此做出相對應的判斷。
尤其是身處現在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我們在短時間內所能接收的資訊遠比以前多得多,因此我們也就逐漸養成了快速檢視資訊,並快速做出決策的習慣。
但在投資市場,這樣的習慣絕對不是能讓我們獲得較好回報的方式,我們若希望得到比市場更好的回報,就必須改變用直覺反射性的思考,而是以第二層的深入性思考來做更有利的判斷,並依據此判斷來作合適的投資決策,以獲得優於市場的報酬,這才算是聰明的投資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