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認識指數投資策略(三)主動型投資基金的致命缺陷


接續上篇:認識指數投資策略(二)主動 v.s. 被動 投資

而為什麼 主動型投資基金的績效反而會落後給代表市場平均的指數呢?其實除了經理人選擇投資標的的能力以及主動型基金偏高的成本之外,主動型基金還有個相當致命的制度上缺陷,導致了主動型基金的投資績效會落後於指數。

我們知道,大多數的主動型投資基金為了確保投資人的每分錢都會被用來投資他們想要投資的市場,而不被基金經理人濫用的狀況,都會定下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債券或現金部位,好讓投資人的資金可以確實被運用。

這樣的制度立意是良善的,且當市場狀況好時,也確實能讓投資人因為經理人優秀的選擇投資標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而獲得比市場平均還要好的投資回報。

不過當市場處於快速下跌的階段,原先良善的制度反而會成為經理人的沈重枷鎖。經理人受限於一定比例的持有部位,導致他們也無法在市場下跌時適時出場以保住獲利。另外也可能在面臨下跌時,為了應付投資人龐大的贖回壓力,被迫賣出具未來前景的優質標的,而無法等待到市場回復後賺取獲利。

被動型投資的指數基金雖然也是必須持續依照一定的比例來配置到所追蹤指數的相對應投資標的上,但因為指數型基金原本就是以百分百地複製指數為目標,所以最差的狀況也頂多和指數的下跌幅度一樣而已。

但主動型投資基金可能就沒那麼幸運了,因為主動型投資基金目標並非追隨指數,而是打敗指數,所以在投資標的選擇及比重上可能會選擇易漲也易跌的標的,這也造成一旦這些標的大幅下跌時,將會連帶使該主動型投資基金的績效大幅低於代表市場平均的指數。而如果再加上經理人的能力欠佳及高額的成本費用的話,那對該主動型投資基金的表現將會更加雪上加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該知道的基本常識:母公司、子公司與分公司

我們常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商業名詞,看起來好像很相像,但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淺談資本額

不論是否有過投資經驗,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資本額這個名詞。不過應該還是有部分朋友對資本額沒有很明確的認識,今天就來談談何謂資本額吧!

破解業務常用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

妳/你是否也曾被業務的三寸不爛之舌給說得頭昏腦脹,卻想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話,所以最後只能乖乖買單呢?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保險業務最常用的一句行銷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