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我們都會在報章雜誌、電視媒體,看到某某大明星身價幾百億,某某富二代又身家上看幾千億等等讓人咋舌的天文數字。不過妳(你)知道數字究竟是怎麼來的嗎?而妳(你)知道其實自己也是有至少上千萬的身價嗎?
一般在報章媒體上所寫的身價,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單純的個人資產數字,而另一類會比較誇張些,是除了個人資產數字之外,還要再加上她(他)所能創造的產值。
資產數字比較能夠理解,就是把所有的資產,例如房地產、股票、債券、基金、現金等等的資產項目通通給加起來就對了。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通常這當中只會包含資產的項目,而不會包含負債項目,所以只能算是一個人的"總"資產,而不是"淨"資產。換句話說,就是這些身價數字,其實有部分很可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只是外表光鮮,其實背後可是欠了一屁股債的,只要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在一夕之間就垮台的。
而另一類的身價數字,則是除了她(他)個人的總資產之外,還會把她(他)現有的年收入乘上個好幾倍,或者是根據她(他)過去所舉辦的活動進帳來估算出她(他)個人所能創造的營收數字再把它加上去。通常會採用這種評價的方式,都是那些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而且聲勢依然如日中天的狀況下。
其實在股市中這種狀況更是屢見不鮮,有些公司其實也沒什麼獲利,可是市場就單單認為它的未來前景看好,股價就可以炒翻天了。而它靠的就是投資人把它未來可以創造的獲利也給加到現在的公司價值上了。所以依照這樣的邏輯來說,妳(你)知道嗎?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價至少都是上千萬起跳的,而且是確實有所依據的,不是誇大的。
妳(你)應該也曾經耳聞過,如果發生交通事故而造成死傷或殘廢,被害者常常可以索賠上千萬的案例吧!其實索賠的計算方式就是依照上述的原則去估算出來的。
好比有個一家之主因為出車禍造成全身癱瘓無法工作了,而家裡除了太太之外,還有個五歲的小男孩,以及年邁的雙親要扶養,那他應該要跟肇事人索賠多少呢?
假設他原本的年薪是六十萬元好了,如果單單是把兒子培養到18歲長大成人,至少也還得再過13年的時間,而這期間家裡還是有開銷要支付,有房貸、車貸、家庭開支及扶養父母的費用,算一算一年剛好六十萬才能打平的話,那至少都得要有780萬的賠償金才夠,而且還沒算上每個月額外需要聘請專業看護來照護以及精神傷害的費用呢!這樣算下來可能2~3千萬都跑不掉。
當然這只是索賠時會開出的價碼而已,實際賠償的金額會依照雙方狀況而定,不過光是這數字就已經是夠嚇人的吧?所以其實我們真的也不用羨慕別人,其實我們自己也都至少有上千萬的身價呢!妳(你)說是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