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如往常地在五點半就起床了。自從退伍之後,我一直盡量讓自己早起,一方面是希望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健康,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從每日的早起當中,都能獲得額外的悠閒時光,讓自己可以在工作之前的這段時間,安靜的看書、看報、用餐、思考、打掃。
昨日因為下雨的關係,一回到家就把傘打開晾在一旁,讓它自然風乾。而在此之前,我其實就已經發現傘骨很多地方的縫線脫落了,所以才讓我收傘時常亂七八糟的。而每次再看到時都會想:等有空時把它補補吧!但這 "有空" 的時間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
今天一早,"有空" 的時間總算來了。
起床後,盥洗完,發現水壺裡沒水了,於是趕緊去盛一壺水來燒。通常我都會趁這燒開水的時間拿本書來看,而等水煮開了之後,會再讓它多燒個10分鐘來去除氯氣。就在聽到水壺的汽笛聲響起,我把壺口打開繼續燒之後,我才瞥見了一旁晾著的傘。我這時心想:距離七點出門用餐的時間還很久,而且我還得等再10分鐘才能燒好水,不如就趁這段時間把傘給修補一下吧!
於是從櫃子裡找出針線、剪刀,我就坐在床邊開始我的修傘工作了。只是把傘骨和傘面連結的縫線給清除並重新縫上,這對我來說其實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只不過常常都是想著"有空"再做,於是便一直拖一直拖著。雖然這只是個簡單的縫補動作,但如果不去修它的話,長久下來,傘其實也會比較容易壞。更何況這把傘是我當時花了500塊買的,當初就是覺得它應該比較耐用,所以才用比市面上一般傘價貴的價格買來用。而它也的確發揮了它的價值,讓我不用常常因為傘壞了而得再買。所以如果不把它修好,想必過不久我就得再換把傘了...
10分鐘後,水煮好了,而我的傘也縫好了。想想其實真的很值得,我不過花了10分鐘的時間,就把我一直拖到今天的傘給縫好了,而用的也不過是一把剪刀、一根針和一段縫線以及這燒開水的短短10分鐘。而就是因為利用了這10分鐘,我因此延長了這把傘的壽命,也讓我多省了500塊來換傘。
剪刀、縫線、針,以及這10分鐘,其實一直都存在著,但卻一直等到我臨時起意,才真的讓它們發揮了的作用。修一把傘得花很多錢嗎?當然不用!但換一把傘卻得付出幾十倍於這些材料的價格才行。
自從從事財務規劃的工作以來,每當向人提起我的工作,常常都會得到:這應該是很有錢的大戶才需要作的事吧?我現在沒錢,等我有錢之後再請你幫忙。
" 等我有錢的時候... ",這句話聽起來是不是就和 " 等我有空的時候...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我們常常把 " 等我...就... " 這句話掛在嘴邊,卻很少發現,其實,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資源、條件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等待,但我們常非得等到真的要花大錢把事情解決了,才後悔地說道:早知道就早點去做了。
一般人常認為理財是等有錢才需要作的事,卻很少去定義究竟得用多少錢才能作。銀行總是告訴你,每個月3000塊就能買基金投資,難道理財就真的得從每月3000塊才能開始嗎?當然不是!銀行只不過是把金融商品用定型化契約包裝好以方便銷售而已,事實上理財與金額大小根本毫無關係。理財真正的含意應該是如何有效管理自己金錢的方式,以及正確習慣的建立才對!然而,即使這樣的道理很多人其實也是知道的,但我還是很常聽到:等我有錢再說吧!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抗拒改變,我們害怕自己因為理財而必須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害怕因為理財而必須減少開銷、害怕因為理財而得花很多時間看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報章雜誌、害怕被騙、害怕自己能力不夠、害怕所有金融機構、報章媒體強加在 " 理財 " 這個名詞上的刻板印象。
然而我們就因此不用理財嗎?不!我們仍然時時刻刻在理財,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在理財,所以一直都是隨性地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運氣或習慣好的,就會逐漸累積一筆小財富,而如果運氣或習慣差一點,就會一直停留在原地。運氣我們無法掌控,但習慣可以。如果我們天生就是沒偏財運,那至少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習慣。
我開始認真研究投資理財的時間大概是大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早,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反倒覺得如果我可以更早開始更好。當時是因為有實驗室工讀的關係所以有一筆小小的收入,記得是每個月3000塊吧!我便開始從這每個月的3000塊開始研究了。(實際上這3000塊也只有持續幾個月時間而已,並沒有持續到我畢業。)
當時我的資源只有:每月3000塊工讀收入以及課餘時間。如同把一把傘給修補好只需要一把剪刀、針線以及10分鐘的空閒,我開始認真學習理財以至於到目前可以協助客戶理財,靠的就只有當時的每個月3000元,以及課餘時間。
是否真的得要每月三千才可以開始嗎?當然不是,重要的並不是金額,而是開始行動的那一刻,只要我們願意付出行動,認真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那就隨時都可以開始了。
華倫巴菲特11歲開始,我沒有和他一樣的天份與背景,而且是19歲才開始,那妳(你)想等什麼時候開始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