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出外人,偶爾上大賣場買些生活用品也是很合理的。在大賣場買東西的好處,就是幾乎什麼都能買得到,而且還有不同的廠牌、包裝、規格任君選擇。而為了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比價是必須要做的功課,畢竟如果是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產品,誰會願意用比較高的價格買呢?
我們都知道,即使同一類產品,但因為廠牌不同就可能會有不同的價格。然而廠牌不同有時也透露著產品的品質有所差異,品質好的價格比較高是很合理的,而品質差的產品當然不能和品質好的具有相同的價格,不然怎麼有辦法凸顯品質的價值呢?因此在比價時,我們並不會拿同類型,但品質卻天差地遠的產品來比價,那樣的比價對高品質的商品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不過,如果高品質的商品價格也高不可攀的話,那相信我們也很難以接受。
我們在比價的當下,通常是會以普通品質的品項當做基準價,品質好的產品,若價格稍高,還在可容許範圍的話,我們可能就會考慮購買。而品質較基準品質要低的話,除非低品質對身體不會造成太大危害,否則我們應該是不太會考慮購買的。
而在投資市場,這樣的比價效應同樣也存在。投資市場也和大賣場一樣,有著各種琳琅滿目的產業任君挑選。而投資人在其中挑選的,通常就是價格還可接受,而未來還會再繼續漲的好標的來。不過有時候,當投資人發現了一檔不錯的投資標的時,它偏偏已經漲到高不可攀的價格,這時投資人有可能就會買不下手。不過所幸在投資市場也同樣有生產類似產品的其他企業可以投資,所以如果投資人相當看好該產業的話,投資人可能就會轉而投向另外一檔價格還不高的投資標的來投資,並期望它能和原本看好的投資標的一樣,能夠漲到高不可攀的價格,然後好好賺它一筆橫財。
這樣的觀點合理嗎?想想看,如果有人用神戶牛排的價格來賣漢堡肉,會有人願意買單嗎?當然不可能!那投資另一家相同產業的公司怎能期望它和已成高價股的公司一樣可以漲到高價呢?
一家公司的合理股價,應該要與它的股本大小和經營獲利狀況來決定。兩家相同產業的公司,即使賺取相同的獲利數字,股本大的公司就會因為經營效率較低而稀釋掉它的獲利,使得單位獲利變低,造成股價也會比較低;而股本小的公司則因為經營效率較高,它的單位獲利自然也比較高,股價當然就比較容易拉高。
所以我們在投資市場進行比價時,也同樣不應該單純用同類型的產業來貿然做比價,而是應該在同類型的產業的公司中,去了解這些公司的股本大小與單位獲利狀況,得出合理的比例關係,然後才看看哪些公司的價格目前是被低估了。這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有時反而是高價的投資標的價格被低估了,而不是低價的同類型產業。
這其中最經典的例子,便是同樣經營晶圓代工的台x電和聯x了。過去在台灣並稱雙雄的兩家晶圓廠,也一度成為互相比價的標的。不過在經過時間的考驗下,我們很明顯地可以發現到,聯x目前的經營狀況是遠遠不及台x電的表現,就連股價到目前為止也都是天差地遠的。
由此可以看出,單純的價格比較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推論,只是投資人或專業投資機構想退而求其次,但卻未經過深入思考、分析的投資決策而已。
所以,如果以後還有人用單純的價格比較來提供我們投資建議的話,我想我們可以試著用神戶牛排的價格賣給他漢堡肉。如果他願意買下的話,我們也許可以考慮相信他一次,不過前提是,我們已經靠著賣他漢堡肉賺了一大筆了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