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和剛認識的朋友介紹自己從事財務規劃的工作時,新朋友不是一頭霧水,就是直接將財務規劃歸類為資產管理,也就是投資,或者歸類為保險業務(很多保險業務也會自稱是財務規劃顧問)。不過,我都會和他們進一步的解釋,他們所認定的這些,的確和我的工作內容有部分的相似,但這也僅僅只佔了一小部分罷了。
財務規劃的主要內容,簡單說,就是為我們在人生當中所正在面臨、即將面臨或可能面臨的各種財務相關問題,提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而不論是投資、保險,甚至是法律、信託、稅務、心理、企管、行銷等等會影響個人財務種種知識,都是作為負責任的財務規劃顧問所必須要時時涉獵、研究的範疇,並將其妥善地運用在每一位客戶的財務狀況之中。
除非財務規劃顧問的資歷已經相當深(目前台灣並無在資歷及各領域專業能力都足夠的顧問),否則一個人是很難把所有這些知識都融會貫通學得透徹,也因此財務顧問也常需要和相關專長背景的專業人士合作,共同討論客戶的財務問題,並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時候,財務顧問的角色,就如同客戶財務上的家庭醫師一般,是最了解客戶整體財務狀況,且具專業判斷能力的角色,所以可以和各科別的醫師做共同會診,以提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如同過去還沒有家庭醫生制度時,病人都是需要自行判斷自己該看內科或外科,甚至是腸胃科、心臟外科、泌尿科、婦科等等的科別。症狀明顯而確定的當然直接找該病相關的科別就可以了,但若是症狀不明顯的,往往就得多跑好幾趟。尤其麻煩的,是某些疾病並非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而是必須視該病人過去的病史及體況,才能做出合適治療的。這除非是在大醫院看病,有各科別的醫生可以做聯合會診,否則是很難做出合適的醫療方針的。更何況各科別醫生很多都是在其領域專精,但在其他領域未必擅長,因此也會發生醫生之間專業上的盲點,造成病人無法獲得最佳的醫療照顧。
在財務規劃上也是一樣,過去也是從來沒有真正的財務規劃顧問先為客戶的財務狀況做通盤的了解,以至於客戶只能依照自己的判斷來尋求金融相關業務的協助。想累積資產時,就找銀行理專;想增加保障時,就找保險業務;發生法律訴訟,就先找律師;不想繳太多稅,就找會計師。理論上這樣的解決問題方式也無不可,但實際上,客戶真的清楚自己真正的財務問題點嗎?或者說,每個客戶真的都能聽懂這些專業人士的語言嗎?就個人的觀察來看,應該僅有極少部分的客戶擁有這樣的能力及時間去詳細了解自己的問題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案或理解專業人士所表達的專業語言。
不過現在有很多的金融相關業務,也同樣會打著財務規劃的旗子,為的就是提供自家的商品來滿足客戶所有的需求。這就如同一家有販賣各式各樣藥品的藥局,說可以滿足病人所有需求一樣,病人走進藥局描述自己的症狀,藥局就提供給病人對應該症狀的成藥,對病人病況並無法提供正確的判斷。更何況,銷售商品的業務,是以銷售該商品的獎金作為回報,有可能會提出非商品就能解決的客觀建議嗎?就像是藥商不可能問完病人的症狀之後,能夠像醫生一樣,請病人回家多喝開水多休息,用不著打針吃藥一樣。
所以我們若是想尋求客觀財務建議,應該要像找家庭醫生尋求協助一樣,尋求以收取規劃諮詢費用的財務規劃顧問所提供的諮詢建議,而非以銷售金融商品的金融業務提供的商品建議,才能夠得到真正客觀且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