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討論:
但是一次跟高中同學的聚會他們說我應該要買台車,我心裡是認為在油價高漲,養車比買車貴的時代,我寧願忍受風吹雨打騎車,把錢拿去投資,等待積蓄夠多實在有了需要再買台車也不遲。但他們卻回答20歲、30歲和40歲,三種不種年紀開車出去是完全不同的心情。年輕時開車可以享受兜風,自由馳騁的快感,到老時開車可能只剩上下班的代步工具而已。此時不享受,以後就沒辦法再體會年輕時的快樂。
但是自己卻又考慮到過些年歲等經濟有了負擔時,又會不會後悔年輕時花了大把銀子用在不切實際的地方,各位大大覺得呢?
這個問題相信在不少人的心中都曾經掙扎過,不過究竟怎麼做才是對的呢?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思考另一個問題之後,再來回答:
你是為自己的價值觀而活?還是為別人的價值觀而活?
在著手進行財務規劃之前,這個問題其實十分重要。然而有時候當問到"價值觀"這類問題時,大多數人是回答不出來的,因為多數人可能壓根子從沒好好認真地想過。這代表他們沒有個人的價值觀嗎?當然不是,而是他們已經習慣了遵照社會、周遭親友所給予的價值觀而活,縱使有自己所重視的事,也會被自己擱在一邊,以先完成別人的價值觀為主要目標。
而這種狀況最多是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因為他們剛出社會,加上從小到大可能都是背負著父母、社會、師長的期望而活著,以致於完全沒能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他們即使出了社會,有了經濟能力,有了自己做決定的自由,但卻多半還是依循周遭所賦予的價值觀而努力。但這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也許是,也許不是。至於是不是,恐怕也得等到事過境遷之後,會不會後悔來判定了。
一個人的價值觀,通常不會是一開始就成型的,必須要一段時間自己學習、摸索,才會真正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喜歡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這段學習、摸索的時間,全都是要由"自己"來進行,不是靠社會、父母、朋友來完成。因為如果是靠別人來完成,那我們充其量也只是追隨某人的價值觀罷了,而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這有什麼壞處呢?壞處是,如果某人的價值觀改變了,或者說不如我們預期了,那是我們是不是就容易變得無所適從?
就以個案的高中同學慫恿個案應該買部車來好好享受來說好了,如果個案因為聽了同學的話而去買部車來拉風一下,那等到該同學年紀大了,反而開始後悔當初不該買車,不然早就可以買房成家時,你覺得個案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如果在買車之後,他繼續依循著別人的價值觀生活的話,他可能會覺得:『當初是你說買車是人生必要的享受,現在卻又後悔當初不該買車,到底哪個才是對的?』然而不管哪個才是對的,依循著別人的價值觀,就已經代表著,這部車所能帶來的價值對個案來說已經完全失去了,因為他在之中所獲得的,是"別人"期望獲得的,而不是"自己"期望獲得的。
(未完待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