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銷",是企業必"備"的武器,也是消費者必"備"的陷阱


簡單來說,行銷就是一種把產品、服務、理念給灌輸到消費者、民眾的手法,讓消費者、民眾願意心甘情願地買單,更進一步地願意告訴身邊親友,也一同來購買、參與。

最近幾件很夯的行銷活動,正好適合用來說明這樣的狀況。一件是原x用特定年份的十元硬幣換套餐或買一送一的十週年慶活動,另一件則是由美國漸凍人協會所發起的冰桶挑戰賽。這兩個行銷活動以結果論來說,都算是很成功的行銷,然而從過程來看卻是有著相當兩極化的評論。

以原x來說,它在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就已經很成功地在消費者之間創造了話題,並同時引起新聞媒體,甚至央行的注意,等同獲得了免費的宣傳及關注,讓原先對原x還不熟悉的消費者,可以很快地注意到這個品牌。然而活動當天,甚至可說是前一天的晚上,就開始引爆排隊人潮,以致當天引爆不少抗議糾紛,雖然事後以補發優惠卷的方式處理,但實際上仍是傷害了部分民眾對這個企業品牌的信任感與觀感。

而另一件冰桶挑戰賽,是在上個月底就已經開始,當時雖然已經有人開始參與活動,但應該還很少人知道。然而正式引爆全球熱潮,根據個人觀察,應該是由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伯於8/14接受挑戰,並且點名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臉書貼文開始。在名人的加持,以及活動本身富有樂趣及公益性質之下,這項活動不斷地延燒到世界各地,讓捐款經費在短時間之內就遠遠超越去年全年的捐款數字。雖然也有零星聲音表達該活動已經完全偏離原先的意涵,淪為個人自我宣傳的管道與媒介,但絕大多數人都還是樂見這個活動能夠持續下去。雖然漸凍人協會本身是公益團體,沒有營利性質,但藉由這次的活動,他們成功地讓全世界的民眾可以關注到漸凍人的困境,並募得可觀的經費善款以作為後續漸凍人的研究與協助,確實可以說是一次相當成功的行銷。

從這兩件近期的熱門活動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成功的行銷對企業究竟有多重要。它不但可以讓企業可以很快地被看見,更可以增加企業產品、服務、理念的銷量、來客數、認同感,以增加營收,或如漸凍人協會,增加捐贈善款。所以說,"行銷"是一家企業必定要"具備"的武器是一點也不為過,行銷做得好,可以為企業加分不少,但若做得不好,反倒會傷害企業原先所建立的品牌形象。

然而,對消費者來說,行銷活動卻是得要時時"防備"的陷阱,因為一不小心,消費者可能不自覺地就會陷入消費慾望之中,無法自拔,因而傷害了自己的荷包,卻買了一堆自己並不是那麼需要的商品。

不少卡債族,或月光族,其實就是這樣產生的。他們往往就是因為無法抵抗各式行銷活動的誘惑,因而也顧不得自己當下的財務狀況是否允許,或是否真的對該商品、服務有實際上的必備需求,而急於付錢購買,深怕一旦錯過特賣期間,未來就搶不到更便宜的商品或服務了。

為什麼行銷活動會這麼吸引人?因為設計這些行銷活動的企劃人員,往往都能夠深深抓住人性的貪、懶、怕與同情等等的弱點,設計出能夠引發消費者這些弱點的情緒。當這些情緒被引發,消費者的理性將會暫時地被壓抑,必須等到觸發這些弱點的事件被移除,消費者才有可能會回歸理性,然而此時企業早已達成目的,而消費者也已經達成消費行為了。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過類似經驗,當在賣場看到一件商品,平常看或許沒特別感覺,但當它有了促銷活動,我們可能就會有想買回家的衝動,可是當我們真的買回家後,才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需要,對吧?所以說,當面對行銷活動時,消費者能不對其有所"防備"嗎?

行銷,是一家企業要增加銷量、營收、捐助必須具"備"的武器,然而卻是消費者面對時,所必須有所防"備"的陷阱。它是一體兩面的銷售手法,至於是益是弊,就端看我們是以投資人身分,還是消費者身分來看待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該知道的基本常識:母公司、子公司與分公司

我們常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商業名詞,看起來好像很相像,但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淺談資本額

不論是否有過投資經驗,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資本額這個名詞。不過應該還是有部分朋友對資本額沒有很明確的認識,今天就來談談何謂資本額吧!

破解業務常用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

妳/你是否也曾被業務的三寸不爛之舌給說得頭昏腦脹,卻想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話,所以最後只能乖乖買單呢?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保險業務最常用的一句行銷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