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理財:賺多少才夠?
2011年02月21日 林宇姣
如果要求你閉上眼睛,花5分鐘去回憶一下過去五年裡所有真正快樂的記憶,你會想起什麼呢?如果這段時間是在不知不覺中飛逝而去,發現5分鐘根本不夠,要花二三十分鐘才能將所有快樂的事回憶起來,你大可不必再繼續往下讀這篇文章了。
但對多數人而言,做這個習題所需的時間就短得多。通常幾分鐘之後,他們就會坐立難安,回憶開始在世俗的喧囂中打轉,要他們回想起真正快樂的事挺困難的。想想看,從過去5年的生活裡找出幾分鐘快樂的回憶來填滿我們的內心,居然都那麼不容易。
其實,這個習題是在由天翼圖書公司舉辦的第2屆經理人讀書沙龍活動中,由當天的演講者——澳大利亞理財規劃大師艾倫·艾貝(Arun Abey)提出的。天翼圖書有限公司為此次讀書沙龍活動邀請了演講嘉賓,他是全規劃理財顧問ipac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創始人,在ipac被安盛集團 (AXA)收購後,艾倫·艾貝繼續擔任ipac公司執行主席,同時擔任安盛集團亞太控股公司戰略總監。天翼為經理人的知識汲取、自我提升和擴展人脈提供了新的管道。當天的活動沙龍吸引了近100位經理人參加。
艾倫·艾貝在開場白中問了如下問題:
你是否正焦灼于股市、房市,考慮如何能賺更多的錢?你有否停下來好好想過,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地工作?你有沒有問過自己,賺多少才夠?
相對于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中國人來說,賺到2000萬人民幣,被認為是一個“夠”的數字,而在日本這個數字可能更高一些。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或許2000萬才只是一個開始。
然而,最新款的手提包和高檔的豪華轎車是否真的讓我們更快樂?消費主義生活方式不僅不能讓我們對已擁有的物質感到滿足,甚而可能發展為對自我的不滿足和不認同,在這個“錢來得快去得更快”的社會,你是否真正如願以償地在投資中獲利了?
金錢與幸福的關係是一個永恆的哲學主題。《道德經》中說 “禍莫大於不知足”。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財務資源,並且把這些資源和你所要的生活聯結起來,這才是大多數人需要嚴肅考慮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然而明白道理並不能帶來成功,這是人類進化及行為生物學限制的結果。早在20萬年前人類的大腦進化就已經基本完成,而近年來,我們身處環境變化的速度太快以致我們的大腦無法跟上外在環境的變化,因此瞭解大腦的決策過程,並能主動推翻由人類根深蒂固的本性所導致的想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讀書沙龍中,艾倫·艾貝舉了兩個例子:如果你還生活在遠古非洲大草原上,以捕獵為生。有一天,你花了很大的力氣終於覓到食物,坐下來津津有味地享受。突然,你看到一個獅子的影像,你是留下來繼續吃你的食物,還是拔腿就跑?通常,人們對此做出判斷的假設是建立在以物品清晰度與距離之間的簡單關係。當獅子離我們很近,我們的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會立即增加,為搏鬥或逃跑做好準備。如果影像是模糊的,大腦就會告訴我們,獅子還離我們很遠,可以節省體能,只須保持警覺就好。
這種關注短期生存的人類本能,放至今日,卻可能是致命的。如倫敦25號高速公路是大規模汽車連環追尾的事故的頻發地帶,那裡經常下霧,前車的影像不很清楚。司機經常輕易地誤信自己的車子離前車還有一段安全距離,因此保持疾馳沒有減速下來。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報導:夫妻因為財務壓力而離異,退休的人讓自己的老本在不同的投資計畫和詐騙案中化為烏有,投資者由於決策失誤導致畢生積蓄付諸東流,有些人在不斷追求財富的過程中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理財能力充滿自信,然而能成功通過投資讓財富增長的人卻是鳳毛麟角。由金盛保險公司所做的研究來看,許多通過自主經營企業或通過企業的發展而致富的中國人,往往都認為他們出眾的生意頭腦在個人理財方面也能運籌帷幄。他們慣于在自己的生意場上呼風喚雨,因而也認為的投資決策無往不利。不過,實際上,這些人的投資組合容易走極端,一個極端是他們將自己的財富和自己的生意捆綁在一起,並且甘冒投資風險;另一個極端則是他們的財富是以回報率極低的現金或存款方式存在的。
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後,儘管中國的經濟形勢遠勝於其他國家,可是在中國的《福布斯》富豪榜上的為數不少的富豪們淨資產縮水程度卻遠遠大於其他國家的富豪。這正是由這種投資策略潛在的陷阱所造成的。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巴菲特。這位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家,理財的方式卻是那樣簡單。他不屈從於別人的期望,不受時尚和趨勢的影響,堅持自己的判斷。他的主要投資標清單,讀起來就和去大賣場的採購清單一樣無趣: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刮鬍刀……沒有任何新穎花俏的投資產品,他的投資行為和他本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完全一致,為人謙虛、講理,腳踏實地、嚴於律己。面對各種採訪,他總是在強調掌控自己心智,管理好自己情緒的重要性,而不是一般人望塵莫及、出類拔萃的投資眼光。
為什麼那麼多和巴菲特一樣優秀甚至更有天分的人卻失敗了?哪些行為造就了巴菲特式的人生,如何做到財富與幸福的兼得,這就需要全面地去探討一種真實可靠的理財觀。
在艾倫·艾貝長達25年的全球財富規劃師生涯中,他“幸福理財”的獨到理念已贏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同。他堅信通過説明客戶全新認知財富和自我價值的關係,可以使客戶實現財富和幸福的雙重增值。
(原文來源:幸福理財:賺多少才夠?)
其實,這個習題是在由天翼圖書公司舉辦的第2屆經理人讀書沙龍活動中,由當天的演講者——澳大利亞理財規劃大師艾倫·艾貝(Arun Abey)提出的。天翼圖書有限公司為此次讀書沙龍活動邀請了演講嘉賓,他是全規劃理財顧問ipac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創始人,在ipac被安盛集團 (AXA)收購後,艾倫·艾貝繼續擔任ipac公司執行主席,同時擔任安盛集團亞太控股公司戰略總監。天翼為經理人的知識汲取、自我提升和擴展人脈提供了新的管道。當天的活動沙龍吸引了近100位經理人參加。
艾倫·艾貝在開場白中問了如下問題:
你是否正焦灼于股市、房市,考慮如何能賺更多的錢?你有否停下來好好想過,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地工作?你有沒有問過自己,賺多少才夠?
相對于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中國人來說,賺到2000萬人民幣,被認為是一個“夠”的數字,而在日本這個數字可能更高一些。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或許2000萬才只是一個開始。
然而,最新款的手提包和高檔的豪華轎車是否真的讓我們更快樂?消費主義生活方式不僅不能讓我們對已擁有的物質感到滿足,甚而可能發展為對自我的不滿足和不認同,在這個“錢來得快去得更快”的社會,你是否真正如願以償地在投資中獲利了?
金錢與幸福的關係是一個永恆的哲學主題。《道德經》中說 “禍莫大於不知足”。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財務資源,並且把這些資源和你所要的生活聯結起來,這才是大多數人需要嚴肅考慮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然而明白道理並不能帶來成功,這是人類進化及行為生物學限制的結果。早在20萬年前人類的大腦進化就已經基本完成,而近年來,我們身處環境變化的速度太快以致我們的大腦無法跟上外在環境的變化,因此瞭解大腦的決策過程,並能主動推翻由人類根深蒂固的本性所導致的想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讀書沙龍中,艾倫·艾貝舉了兩個例子:如果你還生活在遠古非洲大草原上,以捕獵為生。有一天,你花了很大的力氣終於覓到食物,坐下來津津有味地享受。突然,你看到一個獅子的影像,你是留下來繼續吃你的食物,還是拔腿就跑?通常,人們對此做出判斷的假設是建立在以物品清晰度與距離之間的簡單關係。當獅子離我們很近,我們的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會立即增加,為搏鬥或逃跑做好準備。如果影像是模糊的,大腦就會告訴我們,獅子還離我們很遠,可以節省體能,只須保持警覺就好。
這種關注短期生存的人類本能,放至今日,卻可能是致命的。如倫敦25號高速公路是大規模汽車連環追尾的事故的頻發地帶,那裡經常下霧,前車的影像不很清楚。司機經常輕易地誤信自己的車子離前車還有一段安全距離,因此保持疾馳沒有減速下來。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報導:夫妻因為財務壓力而離異,退休的人讓自己的老本在不同的投資計畫和詐騙案中化為烏有,投資者由於決策失誤導致畢生積蓄付諸東流,有些人在不斷追求財富的過程中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理財能力充滿自信,然而能成功通過投資讓財富增長的人卻是鳳毛麟角。由金盛保險公司所做的研究來看,許多通過自主經營企業或通過企業的發展而致富的中國人,往往都認為他們出眾的生意頭腦在個人理財方面也能運籌帷幄。他們慣于在自己的生意場上呼風喚雨,因而也認為的投資決策無往不利。不過,實際上,這些人的投資組合容易走極端,一個極端是他們將自己的財富和自己的生意捆綁在一起,並且甘冒投資風險;另一個極端則是他們的財富是以回報率極低的現金或存款方式存在的。
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後,儘管中國的經濟形勢遠勝於其他國家,可是在中國的《福布斯》富豪榜上的為數不少的富豪們淨資產縮水程度卻遠遠大於其他國家的富豪。這正是由這種投資策略潛在的陷阱所造成的。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巴菲特。這位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家,理財的方式卻是那樣簡單。他不屈從於別人的期望,不受時尚和趨勢的影響,堅持自己的判斷。他的主要投資標清單,讀起來就和去大賣場的採購清單一樣無趣: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刮鬍刀……沒有任何新穎花俏的投資產品,他的投資行為和他本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完全一致,為人謙虛、講理,腳踏實地、嚴於律己。面對各種採訪,他總是在強調掌控自己心智,管理好自己情緒的重要性,而不是一般人望塵莫及、出類拔萃的投資眼光。
為什麼那麼多和巴菲特一樣優秀甚至更有天分的人卻失敗了?哪些行為造就了巴菲特式的人生,如何做到財富與幸福的兼得,這就需要全面地去探討一種真實可靠的理財觀。
在艾倫·艾貝長達25年的全球財富規劃師生涯中,他“幸福理財”的獨到理念已贏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同。他堅信通過説明客戶全新認知財富和自我價值的關係,可以使客戶實現財富和幸福的雙重增值。
(原文來源:幸福理財:賺多少才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