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最好的投資,是把不同目的性的資產放到適合它們增長的工具之中(二)


接續上篇:最好的投資,是把不同目的性的資產放到適合它們增長的工具之中(一)

狹義上來說,通常除了銀行活存、定存以外的理財工具我們才會視為投資工具。原因是,除了活存、定存之外的投資工具都會有損失的風險,而有損失風險的工具才是符合投資有賺有賠的基本定義。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必須對於利用除了活存、定存之外的投資工具進行投資時,需要謹慎小心,才能夠如願達成累積資產的目的。

適合作為三年以上中長期資產累積的投資工具,必須符合兩個特性:長期呈現穩定成長趨勢投資報酬率比定存利率高。因為利率偏低的關係,定存並不適合作為中長期資產累積的工具,最多只是當做資金暫時停泊的地方。因此作為中長期的投資工具,我們並不會把穩定無波動當成必要條件,但以中長期來說,必須是要穩健成長的。再加上我們捨棄毫無波動風險的定存,所以獲得比定存高的投資報酬率才會是比較合理的。

哪些財務目標是符合中長期的支出項目呢?購屋、存退休金、子女高等教育金、創業基金、結婚基金等等,不屬於兩三年內就會使用到的資金,就是屬於這類型的支出項目。因為是三年以後才有可能會有支出的需求,所以我們才能夠利用這段時間的時間價值,制定合適的投資策略來運用有波動風險的投資工具以累積資產。

而有機會達成"長期穩定成長趨勢",以及"投資報酬率比定存高"兩項特性其中之一的投資工具有很多,但並不是所有的工具都適合一般人投資。原則上,股票、債券、共同基金、ETF會是比較適合一般投資人制定合適投資策略進行投資的工具。

至於像選擇權、期貨、權證、外匯等等,雖然有機會達成"投資報酬率比定存高"的特性,但這些工具大多不具備"長期穩定成長趨勢",而且多有時間限制,所以並不建議一般投資人運用。

人生各階段需要支出的項目,我們都應該選擇適合它的投資工具來預先做準備。用不合適的投資工具來準備不適合的支出項目,就很有可能發生虧損或準備不足的狀況。

假設我們把這個月將要支出的生活費拿來進行股票投資的話,運氣好的話當然可以獲利,但運氣不好的話,是不是這個月就透支了呢?而如果我們用定存來準備自己20、30年後退休金的話,除非我們非常非常幸運,在這段時間內定存利率都能比通膨高出許多,而退休後的通膨也非常低,不然的話,我們真的存得到足夠的退休金來支應我們的退休生活嗎?當然運用有波動風險的投資工具會有虧損風險,但只要能夠善加利用它的特性,制定合適的投資策略,達成中長期目標的機會其實是相當高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該知道的基本常識:母公司、子公司與分公司

我們常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商業名詞,看起來好像很相像,但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淺談資本額

不論是否有過投資經驗,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資本額這個名詞。不過應該還是有部分朋友對資本額沒有很明確的認識,今天就來談談何謂資本額吧!

破解業務常用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

妳/你是否也曾被業務的三寸不爛之舌給說得頭昏腦脹,卻想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話,所以最後只能乖乖買單呢?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保險業務最常用的一句行銷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