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篇:關於通貨膨脹,我們應該了解更多的事(一)
這麼說來,是不是應該要極力避免通膨的發生呢?事實上並不然,溫和的通膨才正是代表著一個國家正常化的經濟成長。一個國家的經濟如果可以持續而穩定的成長、進步,那通膨的發生將會是一個必然的現象。
如果用一個人所攝取的食物、身體活動量及體型來當做比喻,我們就可以比較具體了解溫和通膨、惡性通膨,以及通膨的反面現象:通縮(通貨緊縮)的發生成因了。
我們都知道,食物是維持我們正常日常活動必備的能量來源,而且當我們活動量越大,所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的能量就越多。可是如果我們吃下了大量的食物,但實際上卻沒有相對應的大幅活動量的話,那會如何呢?那我們可能會越來越胖,久而久之,還可能因為越來越胖,反倒讓我們的活動量也越來越低,因此引發了惡性循環。
相反地,如果我們所吃下的食物無法供給足夠的熱量來應付正常身體所需要消耗的能量,那我們的體型勢必會越來越削瘦,當瘦到不成人形的程度,同樣也是讓我們活動量大大地降低,造成惡性循環。
在這個比喻當中,食物就代表著貨幣,身體的活動量代表著經濟發展,而正常、肥胖、瘦弱的體型分別就代表著溫和通膨、惡性通膨及通貨緊縮。
事實上,當經濟發展時,貨幣真的就像食物一般,會透過消化而轉化成所需的能量來推動整個生命體的一切活動。因此適度而不斷的增加貨幣供給,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絕對是必要的。
然而如果過度的貨幣供給,如同食物無法馬上被轉化為能量消耗掉,反而先轉化為脂肪囤積在身體局部造成肥胖一樣,多餘的貨幣變成只是推高各項物價,卻對經濟發展沒有更多的幫助。
但如果我們減少貨幣的供給量,就會如同減少身體運作所需的食物量,使經濟發展所需的貨幣數量不足,讓經濟成長開始停滯甚至衰退。
而目前美國的QE(貨幣量化寬鬆)政策正是處於這兩難的抉擇之中,剛開始就是想利用強灌食物(貨幣)的方式來刺激疲弱的經濟。剛開始是有用的,但如果施行太久,造成供給量過大的話,那最後只會助漲物價而已,對實質經濟並不會有更多的助益。所以美國聯準會才會對於政策是否需要持續運作遲遲不敢下決定,因為如果經濟還未能穩定正常運作,終止QE就等於是開始減少食物來源,那將會使經濟重回疲弱狀態。但如果經濟已經有穩定發展跡象,就必須趕緊採煞車,才不會釀成惡性通膨。
與美國相似的,日本目前也是採取相同的政策來試圖拯救長期以來的通縮窘境。只不過日本的問題或許比美國還要更加複雜難解,以至於即使增加貨幣供給量,也很難挽救長期疲弱的經濟。
不過,實際的經濟問題可是比上述的說明要來得複雜得多,上述說明只不過是為了幫助理解通膨、通縮而簡化的模型而已,無法概括論之。但總而言之,雖然物價上漲是任何人都不願意見到的,但不可否認,它卻是一個穩定經濟體中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只要是在溫和的程度之內,我們都不需要過度恐慌。相反地,一旦我們接受了通膨是必然發生的現象,那對於我們在投資理財上其實是比較有幫助的,因為這將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出經濟發展真正的運作軌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