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5萬美元與巴菲特午餐到底能學到什麼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金融界) 2014-12-24 14:31
FX168訊 海藍寶石基金(Aquamarine Fund)決策人Guy Spier曾於2008年與其好友Mohnish Pabrai一道花65萬美元與巴菲特“共進午餐”。他日前在參與MarketWatch訪談節目時分享了這次經歷的收獲。
Guy Spier說,“即便我原本就是巴菲特的追隨者,但那頓飯還是改變了我的人生。”
他所獲得的真知包括:
1. 非常規的往往更好
這堂課從出價買下這頓慈善午宴時就開始了,我的常規思維是,這頓飯貴的離譜,即便這是和歷史上最成功的也是當時全球最富有的投資人坐在一起。但Mohnish說服了我,稱這趟經歷一定物有所值。
在席間,我問巴菲特:“在業務上作出正確的事情是否變得容易了?”
他想了想回答說,這的確會容易一點。但他補充說:“如果這件事情是反常規的,那麼即便是正確的事情,人們也會規勸你不要這麼做。”
2. 仍像孩童一樣生活
Mohnish吃飯時還帶上了他的一對女兒,巴菲特和她們二人玩的不亦樂乎,也很高興與之交談。在上菜之后,巴菲特也沒有像一個成人一樣吃飯。這些舉動也在巴菲特生活的其他領域得以展現。
在我們的談話中,巴菲特展現了活躍且如年輕人一般的好奇心,這部分特質很多人在青春期就已經喪失了。巴菲特對於我們也有著天然的興趣,並盡可能地去學習。這並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特別,完全是出於他獨特而充滿好奇心的思想意識。
3. 學會接受“不”
巴菲特在席間給我們看了他的日誌,但上面大都是空的。他不喜歡把時間放入條條框框,而是讓事情順其自然。當我問他,是不是會把波克夏·海瑟威(巴菲特治下公司)按照特定計劃去規劃,他很努力地像我解釋波克夏只是像他原來的樣子,因為這樣符合巴菲特自己的方式和個性。
這讓我意識到,巴菲特極端不喜歡定義自己的個性,或者為公司設定什麼特定的目標。
很多人會在達成目標時沾沾自喜,但巴菲特在回答“沒有”或者“不”的時候沒有絲毫違和感。正因如此,我也開發了自己說“不”的能力。
4. 發現並聆聽你內在的積分卡
可能最為印象深刻的一課就是巴菲特提出的“內在”和“外在”積分卡的概念,而我們應該聽取我們內在積分卡的聲音。
在這方面,巴菲特只是簡單問了一個問題:“你是願意成為一個公共場合的大眾情人,但私下裡你卻自知是最差伴侶類型的人,還是恰好反之?”
答案在他提出問題時就已很明顯了,但人們還是通常會花更多時間去考慮:別人會怎麼想我。
5. 為正確的關係投入時間和能量,並為之承擔風險
我意識到此前低估了周圍人都可以比我優秀,我在他們身邊可以讓自己進步。這頓飯的成本和連帶的風險告訴我有價值的人際關係,還有位置投入的時間和經歷,這些內容才是無價的。
(原文來源:花65萬美元與巴菲特午餐到底能學到什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