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一位長輩聊天,談到她過往的理財經驗,聊著聊著,她對我說:『我覺得我蠻對不起自己的女兒,因為我從來就沒教導過她們該如何理財,以致於她們到現在三十多歲了,還是沒辦法自己打理財務,希望你可以幫幫她們。』
聽到這話,可以感覺到身為父母,對於自己沒辦法幫上孩子的忙,心裡應該是相當難過吧?不過說實在,責任其實不在這位長輩身上,而是從小到大,我們其實都沒真正受過什麼理財教育,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是在自我摸索,只不過有人摸索的很成功,有人則一直找不到對自己最好的理財方式。所以我對她說:『這不是您的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沒真正學過。』
除了沒真正學過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造成我們無法理好財的原因,就是社會上到處充滿了似是而非的理論,而這些理論,多半都是由一些金融機構所創造出來,其目的,就是希望民眾可以依照他們所創造出來的理論,而購買他們所設計的金融商品。
事實上,這些金融商品也不完全是不好的,當中也有不少是真的可以協助自己做好個人財務規劃的。然而就算商品是好的,也需要有正確的觀念、知識,才能真正善用這些商品來協助自己,這就像雖然某些藥物只要善用就能成為治病的良方,但如果濫用,就會變成讓人上癮的毒品一樣。
作為開發商品的金融機構,本應要禀持著道德良知,先教育好消費者正確的觀念,然後才能把他們的商品推薦給客戶。然而,在這急功近利的時代,金融機構大多已成了只追求快速獲利的金融怪獸,只要能把客戶的錢收進來,該如何使用商品客戶也只能自行研究。所以說,當業務員說的口沫橫飛時,他們說的並非是客戶理應了解的知識,而多半是吸引客戶購買的銷售話術。所謂銷售話術,不就是凸顯甚至誇大優點,而淡化甚至掩蓋缺點的銷售語言,這對於提昇自己的理財能力會有所幫助嗎?當然不會!
另外還有一種狀況,也是造成我們有這錯誤觀念的理財方式,那就是親友的建議。
親友的建議,動機多半是好的,無非也是希望自己的親人、好友能夠和自己一樣,發一筆橫財,或者把錢存下來,然而這些建議卻不見得是適合每一個人的。 為什麼呢?因為親友的建議其實很多也是他們意外摸索出來的,然而他們並不會認為這是意外,反倒容易以為本來就應該如此。可是,他們之所以在某一項財務決定中得到好的結果,其實只是剛好天時、地利、人和都湊在一起罷了。
說真的,我們都不是神,所以不可能預測到我們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最多只能依照過去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去推敲其中的原因、原則,然後試圖做出最佳的規劃方案。所以說,當有人說,如果你怎樣怎樣,以後一定會怎樣怎樣的話,姑且聽聽當做提醒就夠了,千萬別把它當作未來唯一、一定會發生的事。
至於理財有沒有什麼捷徑呢?其實真的沒有,我們多是由過去自己或別人的成功或錯誤中去分析、學習,以一點一點地歸納出適合自己的方式。這些都是需要知識、經驗累積的,不可能一蹴即成。所以如果妳/你目前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什麼頭緒都沒有的話,除了開始學習之外,另一方面,就是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好好的把錢存下來吧!等到已經累積了一定程度的知識和經驗,到時也才有本錢去嘗試、運用。千萬不要一開始聽別人說的天花亂墜就一股腦兒地投入了,因為這通常就會是一場惡夢的開始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