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案例5:27歲上班族的理財規劃(二)
回到原案例,個案最應該先思考的,不是股票、基金、定存的比例,而是應該先把自己的理財目標設定好。如果現階段只有購車的話,也應該先把購車價位設定好。接著就是如何讓自己在發揮時間價值累積資產時,財務狀況仍能維持健全的規劃了。
個案必須依照自己目前的工作穩定狀況、升遷管道、加薪幅度是否能讓自己滿意,來適時的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因此每個月撥出幾千塊來充實自己是必要的。
接著,依照個案所處產業找到新工作的難易度,先存好三至六個月的月薪,以防一旦不幸失去工作,也仍有緊急預備金來度過這段尋找新工作的時間。
然後,個人的生命財產保障也是很重要的,個案可以撥出收入的5~10%,請專業的保險業務來為自己規劃完整的保障。假設個案未婚,也沒有家庭負擔之下,醫療、意外保障是必要的,重大疾病、長看險若預算足夠最好也能夠納入,壽險則還沒有需要。重點是,所有的保障都必須做到足額才行,而為不造成自己經濟上的負擔,用定期險種就可以滿足所有的規劃。也因為是用定期險種來做為保障規劃,因此個案更需要善用自己節省下來的資源,來發揮時間價值,儘快累積資產。
因此個案在不檢討支出是否合理的狀況之下,可以做的分配如下:
- 月收入:44000元
- 房租支出:8000元
- 月生活費支出:12000元
- 緊急預備金準備:11000元(一年內存滿三個月月薪)
- 進修投資自己:3000元
- 保費支出:2200元(月薪5%)
- 結餘:7800元
每月我們可以得到個案將會只剩下7800元,三年後如果假設是要買部50萬的新車,則年化報酬率至少得高達60%。這麼高的報酬率有可能達成嗎?有!但機率很低,所以此時個案便需要思考購車計畫是否一定需要在三年內達成?可否延後?或是否必要?畢竟維持財務狀況良好才能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如果為了買車而造成自己未來的財務風險,是否值得?又或者,個案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年化投資報酬率之內,計算出如果要達成購車計畫,需要多久時間。
總之,所有的財務計畫都必須要在各種狀況都大致確定的情況下,才能制訂出適合的方案來。對該個案來說,除了上述的分配方式之外,還是需要再進一步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才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