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你、我可能都是『克難哥』


昨日的一則新聞引起我的好奇心,因為竟然有一般上班族能靠自己,28歲就在台北市買下1900萬的預售屋(相關報導)。不過在了解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後,卻讓我為他的老婆孩子感到難過,她們是否真的心甘情願地和先生、老爸一樣,過著這種毫無品質而言的生活一輩子,只為了當個"驕傲"的台北人呢?

也許以克難哥來看,只是辛苦30年,等30年後繳完房貸後就輕鬆了,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光是他從國小四年級就開始為了在台北市買房而存錢開始,他這種極簡約生活到他28歲買房為止,就已經差不多有18年之久了,然後又要開始揹30年的房貸。光是這樣算起來,他為了這個台北夢,就必須過著這樣的生活48年之久的時間。而因為已經有了家庭,所以他的妻兒也都要和他一起過著這樣的極簡約生活至少30幾年。

而等到他58歲真的擺脫房貸,要準備開始過"好"日子後,恐怕他才會真的開始驚覺,他也差不多要到退休年齡了。而在距離退休已經僅剩下應該十年左右的日子裡,他真的有足夠能力"及時"準備好他的退休金嗎?

不過老實說,我認為他可能也沒機會想到這一步,因為光是從他本身的收入,以及未來可能會多出更多的家庭必要支出來看,他的台北夢恐怕不會延續太久,就必須被迫賣房解套了。

相信看到這樣的案例,多數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點出他的問題,甚至連『克難哥』自己也說:『如果這案例是發生在別人身上,我也會認為他瘋了。』

的確,當事件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我們都能夠很輕易地點出問題,但當這件事是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時,卻很少人能夠看清現況。『克難哥』的案例是一個相當極端的狀況,所以即使是克難哥自己,事後也都知道自己實在太過魯莽,很多現實狀況都沒有考慮到,只不過既然已經做了,他卻還是希望能夠堅持下去。然而其實有些看起來不那麼極端的例子,實際上卻可能也都和克難哥犯了同樣的錯誤:對自己實際的財務狀況認知不足。

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認知不足,是很多習慣衝動消費的朋友的通病,也因為如此,常常造成他們普遍都會有存不了錢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些朋友雖然不會因為衝動消費而存不了錢,但卻容易如同克難哥一般,對未來過分樂觀,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支出。這特別會發生在大筆支出上,例如買房、投資、創業等等。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再強調財務規劃的重要,因為唯有透過財務規劃,才能夠讓自己清楚明瞭自己的目標什麼時候適合做、什麼時候還不適合做、要準備多少才安全、自己應該在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等等,這些全都是可以透過財務規劃來一一檢視,並且做好最佳的時序安排,以及事前的準備。

事實上,人一輩子除了有很多是想完成的事,有更多則是一定會經歷的事,因此如何把這些想做的事,和一定會經歷的事一一做好安排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可以如『克難哥』一般,一心一意地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卻無法兼顧其他家人的生活品質;另外也有一些人則是只顧得好那些一定會發生的事,卻沒有多餘的能力去完成真正想完成的事,這都是非常可惜的。即使如果想做的事情太多,而可擁有的資源太少,那我們至少也可以透過財務規劃來做最佳的取捨,而不致於為了兼顧所有的事,到最後什麼卻都沒辦法完成。

說實話,我非常佩服『克難哥』能為自己的理想如此堅持的毅力,這是很不容易的。但同時我卻也為他不顧妻兒感受而感到遺憾。個人認為,"生活品質"與"理想"這兩件事其實不該是互相衝突的,以『克難哥』的毅力來說,絕對有能力把這兩者做的更好才對,他只是沒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建議來幫助他同時完成。而我也希望藉由『克難哥』這麼活生生的極端案例,能讓更多朋友認知到,透過財務規劃,了解自己實際的財務現況對於完成自己的目標到底有多重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該知道的基本常識:母公司、子公司與分公司

我們常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商業名詞,看起來好像很相像,但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淺談資本額

不論是否有過投資經驗,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資本額這個名詞。不過應該還是有部分朋友對資本額沒有很明確的認識,今天就來談談何謂資本額吧!

破解業務常用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

妳/你是否也曾被業務的三寸不爛之舌給說得頭昏腦脹,卻想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話,所以最後只能乖乖買單呢?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保險業務最常用的一句行銷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