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好東西與好價格



好東西與好價格
2013年05月28日 黃凡 德意志銀行﹝中國﹞ 董事,私人投資管理業務中國區總監

經常有投資者問:買房好不好?買黃金好不好?買A股好不好?買港股好不好……每當碰到這些一句話的“簡單”問題,真是不好簡單作答的。因為,好東西與好價格是不同的概念。作為投資者,所應重點關注的應該是自己能否買到“好的價格”,而不是買到“好的東西”。

請看生活中的例子:

寶馬七系列是否好車?您會說當然。如果以一千萬歐元賣,您是否會買,答案是,當然不,為什麼?這不是好的價格。大眾高爾夫,是否不如寶馬七系列高檔?答案肯定,如果以一千歐元賣,您一定會參與搶購!為什麼?

我們比較以下國內投資者與巴菲特在買賣著名的 “中石油”時候的不同操作。

巴菲特在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發行時就開始以每股1.27港元/股的發行價購入,其後在中石油跌破發行價後多次增持,增持的高峰在2003年4月“非典肆虐”而令股市空前低迷之際,平均增持價格低於1.7港元/股的價格,最終手中持有中石油股票總量為23.47761億,占中石油總股本的1.33%。

為何他買入而且大量增持?因為當時以買入價1.7港元/股計算,市場淨值比1倍,本益比8倍,股息殖利率6%。價值投資中的“低買”的原理他懂得,而更重要的是嚴格按原理的指引操作,紀律守得好。

巴菲特在2007年7—10月間,11~15港元區間內連續賣出中石油,為何賣?賣出時以平局賣出價市場淨值比約3.5倍,本益比約17倍。價值投資中的“高賣”的原理指引他作賣出操作,他非常遵守紀律。

就在巴菲特不斷減持之際,中石油以王者歸來的姿態在國內以16.7元/股向國內投資者“讓利發行”新股,發行的本益比近30倍了,價格明顯偏高。“低買” 顯然不存在了,國內投資者該避之則吉了吧?不!投資者們的踴躍認購令新股認購中籤率低至不足3%!上市之時,沒有認購到新股的投資者更是瘋狂搶購,一下把中石油的開盤價抬到48元。這顯然是“超高買”呀!然而,在市場的瘋狂氣氛中,投資紀律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更有趣的是,國內的投資者開始嘲笑巴菲特:老巴老了,太膽小了,他賣了,中石油還漲……違反紀律的在笑守紀律的了。我們還是看結果吧:2007年11月1 日中石油H股創出20.25港元的最高價後就一路下跌。到金融海嘯時最低跌至5港元左右,至2012年9月底也僅得10港元。巴菲特因遵守紀律而沒拋在高 點,但他5億的本金賣了40億美元左右,獲利約270億人民幣,勁賺7倍。是個真正的贏家。

反觀高價買入中石油的國內投資者,一定會終身難忘“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這悲壯的一幕。順便提一句,中石油A股2012年9月底的價格是9元,如果在48元買入,收回投資成本,估計要等下一代了。

因此,價值投資的精髓雖然在於選時和選股,但成功的關鍵更在於能否堅持“低買高賣”的原則和嚴格遵守該動即動的投資紀律。巴菲特大智若愚的成功之道,也在於此。 銀行股5倍的本益比,換句話說,即使業績0增長,五年就回本。至於風險,五年後你覺得國內的大銀行會倒掉嗎?為何不敢買?


(原文來源:好東西與好價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該知道的基本常識:母公司、子公司與分公司

我們常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商業名詞,看起來好像很相像,但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淺談資本額

不論是否有過投資經驗,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資本額這個名詞。不過應該還是有部分朋友對資本額沒有很明確的認識,今天就來談談何謂資本額吧!

破解業務常用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

妳/你是否也曾被業務的三寸不爛之舌給說得頭昏腦脹,卻想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話,所以最後只能乖乖買單呢?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保險業務最常用的一句行銷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