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永遠不要問理髮師是不是該理髮了


幾個禮拜前Apple正式將新的Mac作業系統Yosemite上線,用習慣Windows的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把我第一台Macbook Air的作業系統給升級了,因為深怕它和Windows一樣,一升級之後,原本跑的很順的電腦,反而變慢了。

幾個禮拜後,偶然經過Apple專賣店,想說先進去試試新的作業系統究竟好不好用好了,結果沒想到店內的展示機也都還沒升級。於是我問店員,為何還不升級?他告訴我說,因為這幾個禮拜較忙,還沒時間進行全面升級,不過應該過兩天就會升級了。然後,我不加思索地問了一個後來我覺得相當後悔的問題:『我有一台Air,但不知道升級之後會不會變慢。』他告訴我說:『不會啦!不用擔心,安心升級吧!而且新的系統介面很漂亮,可以試試。』於是乎,我就因為這個"建議",回到家後就趕緊把我的Air給升級了,接著我就後悔了...

後悔的原因倒也不是變慢了,速度上感覺差別不大,但整個介面升級後讓我覺得相當倒彈,因為跟原本的系統比較起來,新的介面實在相當不討我喜歡。

而也因為這件事,讓我再次印證了巴菲特曾說過的一句話:『永遠不要問理髮師是不是該理髮了。』

巴菲特說這句話的原因,是想提醒投資人,如果我們諮詢的對象,他的工作正是把自己的服務或商品賣給我們的人,那我們會得到的"建議"很少會是否定的,大部分的"建議"都會是鼓吹我們購買、消費的。用我們常聽到的諺語講,其實就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當我們到賣場買水果,如果我們問老闆今天的水果甜不甜?老闆應該不太可能對我們說不甜,然後要我們千萬別買的吧?如果我們到速食店問速食店員,他們賣的速食到底健不健康時,速食店員也不可會告訴我們說這些速食很不健康,千萬別吃的吧?同樣的,當我們想找人幫忙看看自己的保障是不是夠完整時,要是詢問的是保險業務員,那得到的答案也絕對不會是:『喔!你的保障已經夠了,不用再買摟!』

站在旁觀者的立場,我們都可以很簡單看出錯誤在哪裡,然而當我們身在其中時,卻常常不自覺地會犯相同的錯誤。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原因應該是當我們有這些問題時,身邊沒有一個立場客觀的第三者可以給予我們專業的建議,而通常也都認為,賣這些商品的業務員,一定比自己專業,並且客觀,所以可以給我們真的有用的建議。

然而,事情卻總是事與願違地,我們就是因為時常陷入這樣的思考陷阱中,所以才會常常買了一堆"建議"的金融商品,結果反倒拖垮了自己原本健康的財務狀況。

因為聽了保險業務員的保單健檢建議,所以又買了一些"保障"的商品。因為聽了理專的建議,所以原本可以逢低布局的標的,最後變成只能虧損出場的爛標的。因為聽了房仲業務的"建議",所以花了一大筆錢投資了再也轉不出手的房子。因為營業員說台股一定會上萬點,所以不管現在股價貴不貴,買就對了!結果在最高點被套牢,再也解不了套。而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因為我們向最不該問的人尋求專業的"建議"。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少花點冤枉錢,就別再向"業務員"尋求"建議"了吧!因為我們永遠不可能從他們的口中得到真正客觀、專業建議的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該知道的基本常識:母公司、子公司與分公司

我們常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商業名詞,看起來好像很相像,但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淺談資本額

不論是否有過投資經驗,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資本額這個名詞。不過應該還是有部分朋友對資本額沒有很明確的認識,今天就來談談何謂資本額吧!

破解業務常用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

妳/你是否也曾被業務的三寸不爛之舌給說得頭昏腦脹,卻想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話,所以最後只能乖乖買單呢?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保險業務最常用的一句行銷話術:"意外"與"明天"不知哪一個會先到?